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王小波的精神家园 [打印本頁]

作者: 堂堂    時間: 2019-1-9 08:55     標題: 王小波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的精神家园

文/堂堂

王小波先生在《我的师承》里说,他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将近四十岁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他认为,现代汉语最好的文字、最美的文笔应该是诗人王道乾和查良铮的译笔,并举了查良铮翻译的《青铜骑士》和王道乾翻译的《情人》。他说两位先生对他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他帮助的总和还要大,也就是说,他的文学师承实际上是来自这两位先生。

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二十岁出头,视小波先生为文学偶像,因此特地去买了穆旦的诗集和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然而并没有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好。小波十五岁就能体会的妙处,我二十岁过后还未能领悟,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小波先生的尊敬,也从不怀疑小波先生的判断。我想,可能当时我还太年轻,悟性不高的缘故吧。后来,我时不时把《情人》拿出来读上几页,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故意学了开头第一句话:“我已经老了。”——我也把它用在了我某篇作文的开头。

小波先生是个有着自由独立精神的作家,坚持自己对世界的价值认知和判断,这些从他的文章里都能明显地看出来,他其貌不扬的外表完全掩饰不住字里行间闪烁的思想光芒。他说,对现代汉语的把握和感觉,只有查良铮和王道乾最厉害,“至今无人能比”,然而这两位先生并不写小说,而且后来也不能写作,只能翻译了。他说如今“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最让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品并没有写出来。这些作品理应由查良铮、王道乾先生在壮年时写出来,现在成了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了……”于是,他要站出来表明这两位先生就是他的文学师承。

这些话的意思尤可玩味。我的理解就是,他其实对时下的中国文学作品都看不上眼,只有自己那一派(他所强调的师承)才是最好的。这是一种自我肯定。然而,这样的表达的方式是何等高明,与李敖强盗式地叫嚣“老子天下第一”相比,直有霄壤之别。他在《我对小说的看法》里说:“现代小说的成就建筑在不多几个名篇上……现代小说艺术的巅峰就在其中。我的抱负也是要在一两篇作品里达到这个水平。”他觉得《黄金时代》是自己最满意的,只是又谦虚地称“还没达到希望的标准”。

小波先生的《时代三部曲》之前我也翻过,但是没有继续下去,仅仅是有一些表达方式与我的喜好不同而已。我喜欢看他的《绿毛水怪》,喜欢看他的随笔和杂文。在他的杂文里,有时喜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亦庄亦谐,亦俗亦雅,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以至于忽然搞不清他到底用的哪一招。我想我能理解他在其中所要传达的思想精神,他在各种作品里所构建的精神家园,我想我多少能读懂一些。他对无趣的痛恨和对这个世界的批判,稍微走点心的人一般也都能看明白。

小波很多作品都是以文革为叙事背景,比如《黄金时代》。那是他熟悉的时代,也是他内心特别有话要说的时代。彼时,他们那一代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那个本应该是他们的黄金时代,然而那个时代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那是一段无法回避的历史。十年过去以后,世界是否就向着美好前进了呢?或许,并没有。实际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哀。理想家园永远不会到来。亦或许,这才是小波先生觉察到的最大悲哀。因此,小波先生通过他的笔,对时代和人性提出了批判,并逐渐以此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是少数清醒且不妥协者之一。李敖虽然也曾经桀骜不驯,但我觉得,他虽然清醒最终还是妥协了,表面不妥协,内心妥协。因为他太聪明。

现在,小波先生已经去世二十年了,我对他的尊敬没有变,依然尊重他对文学的判断。只不过,人的喜好会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变化而发生一些改变。比如,小波先生不提倡的古代文学作品,他认为“艰涩、缺少表现力”的文言,我也非常喜欢,喜欢它们的古朴典雅隽永凝练含蓄之美。我也没有因此就不喜欢现代汉语,小波所推崇的王道乾和查良铮先生,我也依然喜欢和崇敬,但还是没有达到“舍此无他”的地步。我在史铁生的叙述里又找到了另一种共鸣,他有别于小波先生“黑色幽默”般的批判,更加坦诚和真挚,有如赤子般的谦逊和信仰般的虔诚。这种可贵的坦诚在我看来尤其动人,今天少有人能做到。小波先生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假如他能活到现在,不知道会给文坛贡献怎样的惊喜。虽然,人生没有假设,但在当时,他对独立精神和对内心价值判断的坚持是可贵的;在风潮涌动的特殊年代,他能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局限,同时以文学信仰构建起自己独立的精神家园也是值得肯定的。






歡迎光臨 浮生会 (http://fushenghui.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