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或许是陪伴文/堂堂
女儿十岁读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为他们年级所有小朋友举行一场“生日季”活动,邀请我们家长也参加,并且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带过去。 那天下午,我仓促地写好了信,然后请假赶到了孩子的学校,发现家长们都早早地到了。老师和家长志愿者把活动的现场布置得非常漂亮,黑板上用卡通气球排出大大的“HAPPY BIRTHDAY”,教室里挂满了彩旗飘带,还有孩子们亲手写的感恩卡。孩子们很兴奋,家长们很开心。 实际上这次生日季活动的主题是“感恩“,围绕这个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有唱歌、舞蹈、朗诵,还有有趣的话剧、小品。有一位特教老师身份的家长专门教孩子们排演了手语《感恩的心》。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表演,虽然不是特别专业,但是一个个认真的劲儿,把大家都逗乐了,家长们的手机、相机也忙得不亦乐乎。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整个学生时代,这样的生日会毕竟或许不会再有第二次,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怎能不留下一个美好的影像呢?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读信和点蜡烛的环节,家长们那一刻的心都是柔软细腻的,被自己写的信感动得稀里哗啦;孩子们不知是真的懂得感恩还是只是被这氛围感染,竟也流下了泪水。不过,一到切蛋糕的时候,又都兴奋起来了!在灭灯许愿的那一刻,不知道孩子们都许了什么样的愿望,一定是和大人们不同的吧,希望他们的美好愿望都能实现。 我知道,十岁的孩子能不能真的懂得感恩还很难说。现在的孩子,应该算是幸福的吧,但同时也是辛苦的。家长给与的太多,要求的也很多;给他们无尽的呵护,又同时寄托了无限的期望。他们应该还不大能体会父母辛苦付出背后深层的含义。他们会因为节日或环境的要求说一些“妈妈我爱您”或者“老师我爱您”这样的话,就如这样一场生日会,他们实际的感受或许只有热闹、趣味和快乐。 虽说只是一场简单快乐的生日会,但我知道老师和家长们前前后后的精心准备和布置,老师一个人面对一大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整个活动中的安排、调度和控制,其实这些都是不容易的。孩子们不会注意和体会到这样的一些细节,他们现在也不至于敏感细致到如此地步。但是如何能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 近年来,学校都在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新路,的的确确也作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新举措。作为家长,我觉得这次学校以“感恩”为主题的生日季活动就的确很有意义。也许孩子还不一定能真正体会感恩的意义,但是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会,一定会在若干年后使他们记忆犹新。他们曾经这样一起在家长和同学的陪伴下度过人生第一个十年的生日,曾经一起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对老师的感恩。这样的陪伴虽然不一定很励志,但是一定很温馨。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或许会因为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倍感珍惜人生的每一段旅程。这样的一次活动,要比在课堂上讲一千次的效果好得多。因此,它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教化了孩子,也能触动家长。看到孩子那样的欢乐,我似乎懂得了:对孩子的最大的爱可能不是给予,而是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