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民国人笔下的无锡(1)

无锡记游

一九三五年春,染化系二五级赴沪参观工厂,道经无锡,适是日为旧历清明节,因往太湖惠山等处,游览竟日,返校后为追记如此。

                                                                                             ——作者


在无锡​​​​,游太湖,是预定中的计划。

早晨八点钟的时候,我们从铁路饭店出来,走到大洋桥头,就上了这预先定好的游船。这与西湖中的画舫差不多大小,不同的一点,就是这是用引擎来发动的;里面刚好不十分拥挤的坐十五个人,另外有两人坐在船尾。

船开动了,缓缓地。一股白烟从船头冒了出来,带着煤油的臭味。两旁都是临水的人家,更有一些大的小的白木船纵横着,在这小河里。水面上浮漾着脏的东西。

曲曲折折地走着,半小时后的光景,河面似乎渐渐地宽阔了起来(是由于白木船减少了)。

在船里的每个人,是都不缺少那好的谈锋,而两张上海报纸也就辗转地被传递着,成了众人的读物。

慢慢地同城市愈隔愈远了。

白茫茫的一片水,展开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五里湖。

平滑得如同缎子似的湖面被剪开了,两缕细的水浪拖在船后,袅袅地。

远处有几点翠螺似的山峰点缀着。

到一个地方,船停下了,我们都从舱里爬出来,小心地踏着临时搭好的木板走上岸去,转几个弯,过一道桥,就到“蠡园”了。

进了园门,是所有的第一次来的人,都怀着异常欢喜的心情,要来欣赏这所名园。

园门的里面,一间厢房似的屋子,再进去,是一排走廊,壁上镌刻着所谓名人的题词,门上是悬着名人所书的对联。这都是点缀胜景的必不可少的玩意,是有着许多嗜痂之流特意来研究字体,为了要表示出他的风雅兼博学。

从一条窄得仅容一人的石径穿进去,拾着石级,走上了假山,又从另一方走着下去的路,是微斜的曲曲折折的石梯。眼前展开了一片草坪,有几位游园的士女在那里拍照。地上是用各样颜色的瓷砖,镶嵌着各种的鸟形,是美丽的、古朴细级的图案。

在草坪旁边,有一所厅堂。这里正开着书画展览会,我们进里面去,把四壁所悬的画幅浏览了一遍,都是些单条的,仿这个笔意、仿那个笔意的国画。棹子边是正有着一个人在那里埋着头画一把折扇,样子是显得异常专心,又带点“挥洒自如”的意味。我走拢去看,才看出是在仿着壁上所悬的一幅“仿八大山人笔意”的《八骏图》在画,已经把底子钩好,正用着毛笔蘸着淡的墨汁,在上面一笔一笔地描。——我们从另一道门走了出去。

右手边有一个狭长形的池沼,很清楚的,有些颇大的鱼在里面游动者。池上杂植着桃树,正开放着粉红色的花朵。我们沿着池边走去,有一片两片的花瓣从树上飘下来,我捡来在手里玩着。

今天是旧历的清明节,又是难得的好天气,所以游人也特别地多,许多的老爷少爷太太小姐,都换上了漂亮的衣服,预备到这些地方来给他那常常享福的身体找到些快乐。老年人是显得要年靑了些,青春的血液还在血管中流动着的人,更是脸上放着红光,眼睛也分外亮了。

一位同学赞叹以地说:“这真比西湖还好!”我看,有一处地方,也很像“三潭映月” ,一望出去,微微波着的湖水,也另有一种雄壮的姿态,比起西湖来。可是,再望远些,那光秃秃的山,就令人嫌厌了。

出了园门,沿着湖边走去,约莫三四里路远近,走到了宝界桥,是一座石砌的长桥,有多得数不清的桥洞。在桥的那头,我们的船停泊着在,我们就在这里上了船。

这时都有点感觉饿了,就把面包取出来,蘸着果酱,贪婪地往口里送去,一时都静了下来。

拖在后面的阿罗回来了,从桥头上大喊大叫的跑了下来。他早已望见我们在吃面包了,一钻进舱,就抓了一块塞进口里,看果酱已剩得不多了,就呶呶地说了许多抱怨的话语,后来还是薛君分了一点熏鱼给他,才满意地埋下头去尽咬面包了。

船又向鼋头渚开去。

二十分钟后,到了。我们跨上岸去,慢慢地朝着山上走,到半山上,有一座亭子,我同几位同学在这里憩息下来,有些同学就贾勇再向上面走去。

这是一个很适宜于眺望的地方,天上的白云,正耀着刺目的阳光,脚底下是一片澄净的带深灰色的湖水,微微地波着,无尽止地延展开去,那目力达不到的地方,天与水已是连成了一片,分不出界线来了。

蓝的天,白的云,浩淼的湖水,令人感受着一片伟大的苍凉。

有一点、两点画里似的风帆,在湖上隐现着。不知怎的,突然“渔舟唱晚”四个字浮上了我的脑际。

到山顶去的也下来了,据说山上竟好玩得很,我本来也想上去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只好收束着未阑的意兴,回到船上去。

到小箕山,船又停下来。我们就叫把船开到xx(这地名我忘记了)去等。我们走上山去,没有什么好玩的,有几间房子,里面摆设着桌椅,是卖茶的;一块平坦的地方,四处安置着一些木制的长椅同石台子,也是卖茶的。我们不想喝茶,也不想休息,就又顺着下山的路走去。

大家都有点倦意,于是,才雇了十七部黄包车。

路是一条很好的路,宽宽的,平平的,两旁有着很高的柳树,丝丝的柳条,都纷纷朝中间垂拂了下来,几乎伸出手去就可以攀着。

梅园到了。

我们进了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迎面竖立着的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两个大的字:“梅园”。转过了石碑,见到处都满植着梅树。一条弯弯的、窄的土路,直通了进去,很多的梅树夹植在两边,盛长着繁密的青叶,里面还藏着青的大拇指大小的梅子。我摘了一个下来,用手巾将细毛拂去,放在手里玩。

路是崎岖的,我们踏着湿润润的土块,也不觉得吃力。

一部份同学在梅林旁边拍了一个照,许多的游客,外表看来是朴资的乡下人,都把惊奇的眼光向我们投射过来。

我们走进了一个石洞,暗得同杭州的水乐洞差不多(自然这没有淙淙的水声)。我们摸索着朝里面走去。有的大声地笑,立刻起了相同的回声。转了两个湾,才走出洞来。

又寻着另外的一条路走出梅园。

人是疲倦得要死,两只脚也异常无力了,又才呌黄包车坐到xx 。

船又向着回去的路上开去。

大家都很愿意到惠山玩玩,船又才在惠山脚停下来。

跨上岸,尽向着人多的地方走去,在一处题名“惠山公园”的门口过,很想进去望望,但前面带路的同学,已走进了一条市街了。

窄窄的街上,拥挤着许许多多的游人,男的,女的,朴素的,摩登的。两旁的商店里,卖泥人的,卖糖果的,也进出着许多的人,生意是显得异常地兴隆。

走到一个地方,人更是拥挤不堪。在壁上题着“天下第二泉”的井旁边(虽说是口井,其实水是很浅的,不到一尺深吧。)也站着很多的人。有些把铜板掷了下去,在水裹很清楚的,有许多的铜板堆积在那里。

这里的游人,大都是坐在桌子边,泡一壶茶,慢慢地品着,怡然地带点满足的意味。

我们也找着一个地方,占据了两张桌于,泡了几壶茶,想尝尝这所谓“天下第二泉”。泡的是菊花,淡绿的色,清香的味,喝了下去,仿佛疲劳也在无形中溜走了。

把茶斟在杯里,可以高出杯口两三分而不会倾溢出来,这是惠山泉的特色,要是斟得太多,自然流溢到杯外了,但仍然保持着两三分的高度,一个穹形的顶,仿佛有层薄膜轻轻地在上面笼盖着一样。

这个试,那个试,弄来满桌都是茶。

有几位同学去买泥人去了,有几位还要在这里喝茶,我就同陈君去逛惠山公园。

在街上拥挤者。商店里的那些泥制的人物,有的峙立在柜台上,有的关在玻璃匣里,都是摆列在显眼的地方,都显得是些精巧的作品,有滑稽的劳莱与哈台,还是那末一付不尴不尬的面孔;有庄严的观音大士,有活泼的幼童,有摩登的少女,神采奕奕,姿态俨然……很引诱者我们的眼光,最后,还是走进一家店里去仔细审视一下。

有着坡璃门的货柜里,满装各式各样的玩意。都带着诱人的色彩。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现代型的少女,就那一身匀贴合体的衣服,也正是现在上海最流行的样式,还有那黑发,那红唇,那细窄的腰身,那粉都都的嫩立脸,……很使人一看就感觉到这确乎是灵巧的、匠心的制作。

到公园去,很失望,所有一般的公园应具的条件,绿的树,青的草地,假山,池沼……这裹都没有。

回到船上来,等了一刻,买东西的同学也陆续回来了,都是胁下挟了一大包,脸上带着满足的欢容。

此后,船一直开回来,到码头,已是傍晚的时分了。(完)

——(选自1935《杼声》,作者署名“威”。)

返回列表